大学生海浪发电项目获300万投资

8月9日,武汉理工大学的“炫能海洋动力”团队开发的“基于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”,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上,获得成果转化专业赛金奖,天使翼(武汉)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场签约300万元,支持该项目的成果转化。“我们的灵感来自海上救援,不少海上遇难者是因为落水后,没能长期保持体温而致死,我们想在这方面做出突破。老师的团队曾研发出了自发热救生衣,也是我们现在整个装置的雏形,通过俘获波浪能来发电。”该项目的团队负责人张士琢,是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大三学生,进校后跟着徐琳老师做振动能量回收的课题。简单说,就是把生活中各种振动产生的能量收集利用起来。比如他们曾开发过一款背包,可以将走路产生的振动能转化为电能,为携带的手机、笔记本电脑等充电。

  张士琢团队设想,在近海地区安置一些摆板,海浪起伏间,摆板摆动后产生能量,这些能量可以转化为电能,供给周边居民。事实上,利用波浪能并非该团队的首创,此前也曾有人研发过类似的波浪能发电装置,但是用于转化的液压传动装置过于复杂,能源转换率也不高。“我们是机械传动,主要是机械能之间的转换,不仅发电功率大,也减少了污染。”

  记者在参赛现场看到,随着人工造浪带来波浪,水中的白色摆板来回摆动,带动机械传动产生电能,附近的“居民楼”等设施中电量充足。根据该团队的实验测算,在近海中放置10块长方形摆板,一年可产生近一亿度电,可节约3万吨煤炭,减少9万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。

  说起来简单,整个研发过程却并不轻松。“大团队有五六十人,都是我们的同学,参加这个项目的小团队也有10人,前后花了两年时间。”张士琢告诉记者,研发过程中并不轻松,光模板就至少修改了七八次。“这样的清洁能源,与大赛节能减排的主题很契合,我们对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也有较为详细的构思。”目前,徐琳老师已创办了炫能科技公司,用于成果转化。
 

相关产品

评论